想把戚继光《纪效新书》作为反武术圣经的,要狠狠打脸了。搬砖(功夫史) 一段时间之前,一个定居海外的朋友发了我两段视频,作者是好久不见且著名的袁腾飞老师,自打无法在国内发表演讲之后,袁老师就决定转战海外,曲线救国,活跃的很。说起来,之前并谈不上反感袁腾飞,虽然我们一直主张理性客观,反感一切站队派(不管站左还是站右),但也是仅仅觉得袁这人比较偏激,看事情只看一个角度,但这一次袁腾飞的跨界真的是颠覆了我的三观,这已经不仅仅是偏激,而是彻底摧毁了他作为历史专业老师的形象。袁腾飞老师,您实在不是一个历史老师,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武侠重度中毒患者、武盲,加历史盲……袁腾飞的这两个视频当然不是完全没有正确的观点,有,但大多是武术界先进人士说了无数遍的话。而其中的谬误则是他的原创,武黑的快乐之源。而这些原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武黑自媒体原样抄袭,四处传播,遗害无穷。不得已,袁老师,只好委屈一下,请你伸出脸来了—— 抛开比较冷门的武术史内容不谈,老袁在视频中多处自相矛盾,偷换概念。比如,他声称个人武艺在战场一无是处,但马上转过脸来,又说倭寇个个武艺高强,打得明军落花流水。——这和袁腾飞一贯的谈历史风格完全一致——就是为了黑而黑,凡是能够证明我先提出的观点的(比如某某阵营百分百邪恶,某某阵营百分百纯洁),都是不言自明的。而那些会打自己脸的证据,比如,什么?《纪效新书》里有大量戚继光教士兵习练武艺的记录?武术无用日本人为什么练剑道,枪道,弓道,薙刀道,铳剑术……(现代名称)不要说了,我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 为了贬低个人武艺在战斗中无用,史盲袁腾飞还举了滑膛枪时代,欧洲军队打败土耳其军的例子。最搞笑的是他自己说土耳其险些攻占维也纳,肯定了土军的强大,然后又说土军精兵无用,这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凡是对我有利的就强调,凡是对我不利的我就看不见——土军的失败原因在于没有适应滑膛枪的时代,而不是精兵本身。 袁老师还特别喜欢对某个领域有了一点丁点儿粗浅的认识,就开始满嘴跑火车的胡编,比如拳击里的基本练习,对方拳打过来的时候不能眨眼,注意是不能眨眼,并不是不躲。袁腾飞得知之后欣喜若狂,立刻继续编到——拳击里来拳不能躲,要迎着打回去比谁更快更猛,更抗打。 下面我们就一一道来,袁腾飞是如何自证自己是一个重度武侠中毒患者、武盲,加历史盲的。 袁腾飞胡话:上战场不需要武术,拳击从来不躲闪 武侠病患黑了半天武术,袁腾飞大概痛恨死了金庸古龙,认为他们毒害了中国人,然而,真正的武侠读者都是把武侠当成一种文学艺术来观看,谁也不会蠢到把里面的描写当成事实。和现实的武术是分开的。有没有人蠢到把武侠小说当真呢?有的,袁腾飞自己,恰恰是一个重度武侠中毒患者。作为严重的武侠病患者和武盲,老袁多次用武侠电影的情节来讽刺武术无用。比如他说某电影,大侠一踩盾牌飞起来了。老袁乐了——看,武术是假的吧? 废话。谁不知道飞是假的,就你当真,你这是重度武侠中毒患者,后来受了严重刺激。难道要用《浪客剑心》批判日本武术是假的,用《魔戒》批判欧洲人古代根本不会打仗吗?你要批判战场武术是假的,要去批判《纪效新书》里戚继光带兵练的武术是假的啊,你要批判《单刀法选》是假的,《手臂录》是假的,刘琦的《科场射法指南》是假的,日本的新阴流是假的,欧洲的HEMA是假的啊。当然你不敢,因为怕脸疼。当然更有可能的是,你连《纪效新书》都没看过,HEMA是什么,更得现百度。 《单刀法选》和欧洲古剑谱,要批判武术是假的,请批判这些,而不是对准武侠电影。欧洲这张前面的一对演示了欧剑强剑身克弱剑身抢攻中线的技术,不过在袁老师眼中,大概就是“乱剑刺来,乱剑还他”吧! 如果是武术方面的史料,老袁可能不易得到,迫不得已只能从武黑处看看小报,也算情有可原。但最震惊的是,袁腾飞作为一个历史老师,作为一个屡屡拿戚继光说事儿的武术黑,他引用的都是三流无良自媒体的断章取义,他自己,很可能连《纪效新书》都没有看过! 开篇老袁就打了自己的脸,戚少保提出“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就说明了武术中包涵“场中较艺、擒捕小贼”的技术只是和“开大阵、对大敌”不同,但两者显然都属于武术。分别为战阵武术和民间武术,也就是战场和游场。 他一再引用“拳法无用于大阵”,“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等被键盘侠挂在嘴边的圣经,断言——日本倭寇虐明军是因为武艺强,而戚家军反虐倭寇则是靠阵法,跟武艺没关系。(对我有利的就引用,对我不利的就看不见) 首先,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这句被袁老师从其它键盘侠引用,用来黑武术的话,很可惜,它的下一句明明白白写着: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无敌; 然而,为了黑武艺,这段被黑子们通通忽略了,而没看过原文的袁老师更是不知道,因为黑子不会告诉他,当然,黑子们可能也不知道。 再说阵法先不说明军有没有阵法。再来看这段记载:“倭夷惯为蝴蝶阵,临阵以挥扇为号,一人挥扇,众皆舞刀而起,向空挥霍,我兵仓皇仰首,则从下砍来。又为长蛇阵,前耀百脚旗,以次鱼贯而行,最强为锋,最强为殿,中皆勇怯相参。”郑若曾《筹海图编》倭寇也有厉害的阵法,叫蝴蝶阵,想不到吧袁老师。 然后袁老师断言:戚家军主是靠力气大胆大,组成一个阵,训练三天就能上战场。非常明显,袁老师根本没有看过全版的《纪效新书》,看的只是网上键盘侠传播的断章取义的内容,我们来看看:卷十·长兵短用说篇手无搏杀之方,而徒之以刑,是鱼肉乎吾士也! 什么意思?——不教给士兵搏杀之方,搏杀的方法,就是武艺,而让他们上战场,是把我的兵士送给敌人当鱼肉啊! 后面一句是:器习利而无号令金鼓以一其心,虽有艺,与徒手同也。三军既熟悉吾令,则当精乎艺。艺与法令当并行而不悖者。就是说,武艺和阵法,军令,缺一不可,有阵法而无武艺,是给敌人当鱼肉,有武艺而无阵法,和徒手一样。艺与法令当并行而不悖者。这句话特别适合袁老师,因为袁老师不管是讲历史,还是讲武术,都是只挑对自己有利的说,对自己不利的,就装做看不见。记住:(武)艺与法令当并行而不悖者。如果一定要讲一个问题,请看原文,看原文也不能只挑自己爱看的看,讲事情要正反面都讲。武术是小事,你讲错就讲错了。而大是大非问题,你再这么偏颇,是要误人子弟的。 再来看戚继光怎样给士兵训话,要求士兵练武: (卷四·论兵紧要禁令篇) 凡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尔。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也决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况吃著官银两,又有赏赐,又有刑罚,比那费了家私、请著教师学武艺的便宜多少?……一编过火兵,有能奋学、武艺精熟者,则升为兵将;兵内懒惰、不习武艺、号令生疏者,改之。每月一考,平时听各火兵自首,即与验更。 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也决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这句请袁老师读一百遍啊一百遍。 卷五·教官兵法令禁约篇凡器械不鲜明,专罪哨长;号令不明,专罪把总;武艺不精习,专罪哨官。逃去奸盗等事,不诘首,专罪队长与同队甲兵。 戚继光贬低武艺?你说的是哪个戚继光?莫非是你小学同学? 来看看戚继光怎么练兵考核武艺? 卷六·比较武艺赏罚篇一、比弩,以六十步为式,把高五尺,阔一尺五寸,三箭中二枝为善射一、比枪,先单枪试其手法、步法、身法、进退之法;复二枪对试,真正交锋;复以二十步内立木把一面,高五尺,阔八寸,上分目、喉、心、腰、足五孔,各安一寸木球在内,每一人执枪二十步外,听擂鼓,擎枪作势,飞身向前戳去,孔内圆木悬于枪尖上,如此遍五孔,止一、试射,官尺八十步为式,把高六尺,阔二尺,每三矢中二矢为熟。一、试狼筅,先令自使,看其身手、步法,次用枪对较。凡长枪哄诱不动,又能遮隔不入,为熟。一、试钗钯,先令自使,看其身手步法合一,复单人以长枪短刀对较,能架隔长枪刀棍,翼狼筅出入杀人为熟。一、试刀,以能冲入钗钯,狼筅不及遮隔为熟。刀法甚多,传其妙者绝寡,尚俟豪杰续之。一、试挨牌,每一人执牌面左,一人执狼筅面右,俱牌后遮严,分面立定 士兵上战场不用练武,***是什么?这就是你说的,训练三天,组成大阵,乱枪刺去,然后胜利? “比枪,先单枪试其手法、步法、身法、进退之法;复二枪对试,真正交锋”***又是什么? 而且是先比套路再比实战,套路就是看基本功力,实战是看技战术能力。 再看看戚继光对士兵武艺的赏罚:一、比较武艺,初试定为上等三则,中等三则,下等三则。再比,仍如原等者,不赏;进一则者,赏银一分;进二则者,赏银二分;超进一等,赏银五分。一次原等,免责;二次原等,打五棍;三次原等,打十棍;五次以上原等不进者,打四十棍,革退。如有不愿打者,每一次追一分,二次追二分,三次追三分,即付武艺考进之人充赏。武艺没用还要赏罚? 再看看《纪效新书》中戚继光所介绍的枪法,是不是袁老师等人所说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乱枪刺去”就行?(戚继光所说的,仅是反对花法所列的其中一种情况而已,战争中并不是只有大阵对冲,在南方复杂地形下单兵作战非常重要) 八母枪起手你扎我,我拿枪。你扎我,我拦枪。你扎我脚,我颠枪。你上扎,我捉枪。你下扎,我橹枪。你上扎,我捉枪。你下扎,我颠枪。你枪起,我缠拦下。你扎我,我拿枪。一合先有圈枪为母,后有封闭捉拿,梨花摆头,救护要分明,里把门,外把门,闪赚,是花枪名曰秦王磨旗。 (中间省略五百字枪法,有兴趣自己看原文卷十·长兵短用说篇) 六合一截、二进、三拦、四缠、五拿、六直,闪赚。是花枪,下游场拨草寻蛇,上游场秦王磨旗。一接、二进、三拿、四缠、五拦、六直,大游场秦王磨旗,铁扫子必无路,裙拦枪、伏虎枪、地蛇,破地蛇枪尽头枪,破中平枪中平枪,破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不妨,高不拦,低不拿,当中一点。 纪效新书中的枪法,根本不是袁老师猜想的“乱枪刺来,乱枪还他”,抗倭战场主要在南方复杂地形下,单兵作战情况非常多,根本不是袁老师想象的,亚历山大方阵式的北方平原大阵情况。 之前我们说,袁老师是个彻头彻尾的武侠中毒患者,其实这话真的侮辱了那些武侠创作者,因为就算是那些武侠说书人,很多都比他内行。(比如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就是精通中日两国武术的高手)。武侠小说走入近当代,早已和现实中的武术完全脱钩,稍古老的明清小说,可以说是武术的科普读物。传统评书分为袍带书和短打书,指明了中国传统武术包含:战争武术和民间武术。 评书中的四猛八大锤,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原型长这样,其作用是对付敌军的重甲,重甲刀枪砍刺不进,但钝器却可以造成杀伤,明白了吗? 应用于战场的战争武术(书中常用“马上功夫”表示,因为主人公都是将官,肯定骑马出战)分为步兵和骑兵;日常武术(书中经常用“步下功夫”表示,但不是指战场的步兵功夫)没有类似严格的划分,和战场的武术最明显的区别是多闪展腾挪,蹿蹦跳越。听单田芳老师的书,曾经学过半年武术的单田芳,对武术都是了解的,比如他会讲到弓箭手里的箭壶里有不同箭头的箭,射绳子要用铲子箭,马上将官丈八大枪是一丈零八寸,不是一丈八,大将练的是弓马,飞贼练的忍者那一套,这都是非常内行的。你说评书里的武将单挑?这个是迎合老百姓趣味的,老百姓爱听才多给茶钱嘛——嗯,就是迎合袁腾飞这样的武侠迷创造的,太专业的听众少,其实说书人自己是懂的。连传统文学作品都对武术如此了解,老袁怎么就能把现代武侠作品当作武术然后从而得出战争武术不是武术呢?说你是重度武侠中毒患者,冤吗?作为武侠病患者,老袁夸夸其谈,说士兵冲锋来个镫里藏身如何可笑,但可笑的恰恰是他自己,首先他一直在说步兵队形,拿骑兵技术嘲笑步兵岂不是驴唇不对马嘴?第二,镫里藏身等看似花式的技术恰恰的骑兵必修,完完全全的战争所用。 袁腾飞在黑武术的时候,想的不是武侠画面,就是拳击散打,再多想一点,就超过他的想象力了。他振振有词的说“真刀真枪的战场上,武术有用吗?”天啊,袁老师你真的是历史老师吗?你真的研究过古代战争史吗?你真的不知道拳击散打是体育搏击不是古代战场武术吗?你真的不知道,古代的武术……主要就是指兵器技,所谓十八般武艺,其实就是十七般兵器最后加上一个最不重要的白打,到了现代法制社会,才有对徒手技的重视吗?……古代的大枪兵,练的是拦拿扎,近代我军的拼刺,练的是三防一刺。这就是最简单常见的战场武术。而不是袁老师看的那些武侠小说,电影。 一直到飞机坦克机枪横行的二战,单兵冷兵器格斗能力仍然非常重要。然而到了袁老师嘴里,一句古代战场不需要武术就轻轻巧巧的盖过了。袁老师我佩服你。 而对当今的武术稍有了解就能看出不少拳种和武术动作是来源于战争武术。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籍网 ( 苏ICP备15516733号 )
GMT+8, 2024-12-22 22:20 , Processed in 0.0601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