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网

古籍网 古籍网 杂谈 中医古籍 查看内容

《素问”著至教论》要求学习中医要具有经天纬地的本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

2019-9-25 13:39|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851| 评论: 0

摘要: 《素问”著至教论》要求学习中医的人,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意思就是说学习中医要具有经天纬地的本领,在学好中医专业的同时,还要学习政治,经济,军事,人文,哲学,农业,教育这些庞大的社会知识,才 ...

《素问”著至教论》要求学习中医的人,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意思就是说学习中医要具有经天纬地的本领,在学好中医专业的同时,还要学习政治,经济,军事,人文,哲学,农业,教育这些庞大的社会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

首先讲一个故事,清末民初的叶天士出名以后,名声大振,说他什么病都会看。一年秋天,一个患者慕名而去,等待前面的患者都走了,然后说:叶先生听说你什么病都会看,我有一个穷病不知道你能不能治疗?叶天士不假思索地说:会治疗。打发仆人去后院把那几十斤油橄榄种子取出来,交给这个患者说:你把这些种子带回去,把土地翻修平整,到明年春天把他全部撒到地理,等待苗子出来三寸多高的时候来告诉我。这个患者带上种子就回去了。

等到第二年春天油橄榄苗子已经成熟,这时他去告诉了叶天士,叶天士说:从明天起,凡是有钱人找我看病的,通通地让他们来买你的这种油橄榄苗做药引子,一苗一个钱币,一次最少让他买六苗,你把几亩地的苗子卖完了,把你的穷病就治好了。通过几个月卖完后,清点了一下,感觉到是他辛苦劳动几十年就难以获得的钱财。然后去卖了贵重礼品感谢了叶天士。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你只死记硬背几本医书成就不了名医或者说大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序言中说:欲为一代大医,诸子百家,星相,占仆,面相互都得学习,医生这个行业是面对庞大人群的,这些庞大的社会知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装到脑海里的。庞大的社会是由庞大的人群组成的,庞大的人群由错综复杂和形形色色的人组成。所以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学问。从人性上来说,人有先天聪明和后天学习而聪明的,有具备学习条件的和不具备学习条件的,有努力学习依然是愚蠢的,有没有读到多少书就聪明的,有没有通过学习就通达事理的。这些人生了相同的病,要使用不同的接诊方法和不同的治疗方药。通过面相上来说,还可以判断你给这个人开的药出去几天能产生疗效?举个例子,都是肝郁气结,你观察这个患者走路姿势大方,扬眉吐气,心胸开朗,谈吐利索,你可以知道他家境宽畅,偶有心疾,你给他开个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的中药,他很快就能好。若是一个到科室来走路束手束脚,愁眉苦脸,多疑善感的患者,这种患者一看一目了然,不是久病未遇良医便是家境困难,事业不顺又生病,这样的患者不宜首先就选择给他开药,而是首先要进行心理开导,把他的心结解决了再开药,不然你给他开的药再正确也不会受到好的疗效,因为他的气血郁阻久了,心肺肝脾都受到了伤害,吃药不如语言疏导来的快,产生的作用大。需要讲那些道理,要因人,因事而异。古人说秀才学医,如笼里捉鸡。意思就是说,学医的人要有文化。没有文化的人学不好中医。特别是现在的社会,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医学知识也常看常学习,不像过去看病,低文化都可以学,没有读过书的人都可以学,老师教你说肚子胀开个大承气汤,消了就消了,不消了就找不到原因了,旧病不好,原病交还,这是我10多岁时亲眼目睹。《 医宗金鉴 序言 》中说: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事不精。现在的患者,往往就是到大医院先去检查,那样化验单,这样报关单一大堆,要让你看个遍,你走马观花一下,患者还说你对他的病不负责,不仔细,对她敷衍了事,所以,不但要学好中医医理,还要掌握一定的西医知识。你的知识还要不断地更新。

普通人如何学中医(学中医应从哪开始?)

孙思邈还说:学医三年,便为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天下无方可使。是 什么意思?就是说按照书本上说的,学习了三年医书,自己感觉天下的病没有我不能治疗好的,当你进行临床时,很多疾病不是按照书本上原原本本发生的,你在治疗时选择那个方也不对,这个方也不对,感觉到了无方可使的困怀,因此,你还得继续学习。我在80年代初,每个朝代公认的中医代表著作基本备齐,中医大学教材23册是第一版,而且还订阅了17个省的中医杂志,另外还订阅了《演讲与口才》,《自然杂志》,《中国专利》,《发明与专利》,《医学与哲学》。在《演讲与口才》杂志中,一篇文章:医生如何对患者表达病情?讲了一个故事说,上海某医院才去了一个医学实习生,接诊了一个青年患者,这个患者大步流星地去了医院,上了检查床,而下床却是两个医护人员抬下来的,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患者因为感冒,咽喉有点不舒服,这个实习生检查完毕后说:哎呀!你怎么不早一点来检查治疗?严重到现在这个程度,你是咽喉癌!患者当即精神崩溃,心理防线垮踏,一蹶不振。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医生的语言修炼非常重要!你与患者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你的语言就直接暗示患者是产生疗效还是加重病情。

种地的农民就常说: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我相信很多同行都有这种感觉,医书读了很多,临床常有没有见过的病症。80年代的中医杂志上介绍了一则蒲辅周医案,说广东省某县一个男性人大代表,到北京开会,久闻蒲辅周大名,那时蒲辅周已经是中央保健局的医生了,一般人难以接触到,通过大会筹备组联系,开完会得以见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体状况?在20年前开始,每一个月排一次大便,一日三餐,肚子还不胀,害怕以后生大的毛病,因此特来拜访老先生,蒲辅周是什么水平的中医?诸子百家样样精通的人。1955年,周总理到成都军区召开军事会议,会议期间严重感冒,西医连续治疗快一周了,病情不减,急了四川省委书记谢富治,谢富治给总理建议找中医看,因此推荐了当时43岁的蒲辅周。蒲辅周去号了一下脉,看了一下舌苔,把额头摸了一把,过去给开了个原方桂枝汤,服了三次就好了。以后成立北京中医研究院,周总理首先就提议由蒲辅周来选拔人才,就是今天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最后蒲辅周说,他读遍古今中医书籍也没有见到这种医案记载。因此他作了医案存疑。

普通人如何学中医(学中医应从哪开始?)

我在前15年也遇到过一个12岁女童,母亲发现就是选择在县医院检查治疗,不想让当地人知道,三个月后又市医院检查治疗,具自己说,钱已经花了1,5万元,病情还是外孙打灯笼————照舅(旧)。由于在农村,钱花的多了治疗的时间又长又没有治好病,心理就着急了,一次上街在返回的路上碰到本村的刘姓老太太,说起女儿的病不好开口,刘老太太说,人吃五谷生百病,有什么不好说的。她说,我这个女儿得了一个不好的毛病,那些看了一辈子的病的大夫都没见过。她解大便时,小便来血,解小便时大便来血,就这么个毛病,她又不是月经初潮,把人焦急的没办法了,刘老太也没有听说过这种病,最后刘老太说,我得胃病长达17年,到处治不好,到街上找到某某大夫治好了快5年没有复发,去上街去找他试一下。第三天早晨来,病情如前述。号了一下脉搏,两尺脉细数,完整的听完了她的叙述,我也是一脸茫然,从生理解剖学上分析,她的这种出血循环也不符合疾病的成因,怎么办?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就按中医肾司二便主开阖的理论,问了一下出血的颜色是红,在结合明朝唐云川《血证论》中说的血与热则沸腾。滋阴降火止血,方选知柏地黄汤加旱莲草,白茅根,仙鹤草,地榆三剂水煎服。第六来说,三剂中药喝到第二副就没有血迹了,效不更方,继续三副。第10天来反映,大小便完全正常了,没有再出过血。当时的药5元左右一副,让她停药10天看还发不发。过了一个多月她才带上女孩上街来,到诊所就说,在医院花了一万多元没有看好,在你这才花了30几块钱就好了,她爸爸在广州打工,让我给你买两条烟送两千元感谢你,我收了烟及500元钱。到现在10多年了虽然治好了这个病,但是对这个病的机理一直不能阐幽发微,疑怀不解。这个故事再次说明医生需要终生学习。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籍网 ( 苏ICP备15516733号  

GMT+8, 2024-12-21 22:03 , Processed in 0.0478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