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网

查看: 259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秘籍综合类] [易筋经专辑].佚名.文字版.pdf

[复制链接]

5

主题

14

帖子

31

积分

游客

UID
5315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51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4 22:0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目,其中尤以《易筋经》等武学巨著易于玄虚之弊。本期《精武》以“易筋经”为专题,意在还其真相。今有辽宁曹公历十数载,搜罗《易筋经》坊间版本十余种,择其一二精品献于观者,并洋洋万余言,坦诚己见之心,披肝沥胆之意,惟愿国人强身健体,益寿延年。说起易筋经,尽管我们至今无法准确揭示它的神秘内涵,但历经千年的沧桑,它依然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它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使它无愧于被称为一部伟大的武学圣经,一部放之四海皆准的武道教科书!笔者出于对易筋经的挚爱向往,集多年来自己体悟和求学访道的心得,遂成此文。学术乃天下之公器,虽为一家之谈,然见仁见智,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易筋经起源略说关于易筋经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佛说佛理,道说道源。其实易筋经作为一种纯粹的技术,其传承绝不依赖任何宗教的教理教义而得以延续。易筋经的本质乃作用于人体,改造人体生理功能,获得超于常人的生理潜力和对固有生理极限的突破,这才是易筋经千年不衰的生命力所在。任何宗教附会和神话臆造对于学术研究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果非得用理来诠释易筋经的技术内涵的话,我认为中医理是最科学的一种手段。从目前的文献资料上看,易筋经应该起源于“禽戏”和“八段锦”,因为无是坊间各种版本还是民间秘传派,三者之间的修炼本源和思想都是一致的。从发展年代上看,禽戏早在汉代就已十分完善和成熟,到唐代则衍生出诸多派。八段锦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北宋政和年间,而“易筋经”一词的真正确立较晚,约在清代中晚期。但是,据宋朝张君房所著《云笈七签·茅山贤者服内气诀》载“所谓易者,能易精易形也,常法能爱精,握固,闭气,吞液,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液,液化为骨,常行之不倦,为之一年易气,二年易骸,三年易血,四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成道……”可见,以“易”为修炼核心和鲜明手段的锻炼方法, 在宋代就已经广为传, 但这些方法还局限在中国古代引、 吐纳、存思等专注于养生的内炼方面。那么,易筋经与武学技术相融汇是在何时呢?应在明代。回溯历史,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致军事格斗技术的改革和发展,也必然促进徒手格斗技术的繁荣。另一方面,道教在明代繁荣时期的世俗化趋向, 使一向注重养生实践的道家学术得以广泛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在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由“禽戏”、“八段锦”衍生出来的养生技术与武学技术在完美结合后,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和升华。在这个时期,成就了一位武道合一的典范,一位继往开来、震烁古今的大宗师——张三丰。而清朝凌延堪所著《校礼文集·与程雨仲书》中提到的天台紫凝道人,可能是易筋经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的关键人物,或是易筋经修炼的有成就者。在研究易筋经的时侯,我从资料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清朝乾隆年间,各派武林人士为了争夺易筋经而互相残杀,引起了统治阶级的重视。于是,乾隆皇帝颁旨,令少林寺将珍藏的易筋经出,由国家刊印发行,广为传播。虽然我没有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故老相传,易筋经因为少林寺而名闻天下,确是事实。从现有的版本刊行年代上看,也都出自清朝,说明它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完善过程,到了清代,易筋经已经发展到了空前鼎盛的时期,其锻炼方法广为释、道、儒、医、武诸家所借鉴和融合,形成了各自风格独特的派。行文至此,还要特别提一下蜀东禽图,我曾从中得到过很大的启示,无研究易筋经的起源还是技术特征,这都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佐证。禽图是四川巴县王礼亭先生传出,其方法与易筋经同出一源,但比易筋经更为精练,操作性极强,功成后不但全身任人击打,而且反使打人者手足受伤。 在我的师门中, 曾有患肺癌者修炼此功得以存活至今, 其功效卓著,如是叹为奇迹!王礼亭先生通过炼习禽图治愈顽疾,并成为重庆区一代名师,其事迹被向恺然先生写入《侠义英雄传》 ,广为传,影响甚深!近代著名丹医实践家张觉人先生道学大师陈撄宁先生弟子曾将其方法写成《禽气功》一书,有志于斯者可按图索骥。其实,笔者关于易筋经起源的考证,既无意标新立异,也不涉及门户之争,追本溯源的目的,不过只是触类旁通而便于学术研究罢了。易筋经奥义概言世传之易筋经实际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易筋经和洗髓经。易筋者,欲坚其外;洗髓者,欲清其内。所谓“易”就是改变、改善,取生生不已之意。“筋”是人体的经脉。按中医的说法,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血气运行,都以此为联络。“易筋”就是通过引、吐纳、推揉等方法,使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同时配合器具、药物的辅助,成就外壮神勇,使血肉之躯如同金石那样坚固,不为外邪所侵害,为日后修道提供保障。所谓“洗”,就是洗涤、净尽的意思。“髓”是人体血气生发之,而脑又为髓之海,主人之思维灵明。“洗髓”的关键,就是通过修炼使肾水充盈,真气旺盛,开关展窍,将有形之身后天沾染的渣滓洗涤干净,从而智慧大开,神通显现,返还青壮,甚至可以了悟生死!世人习惯称之为“易筋经”,往往省略了“洗髓经”的称谓,但学术内容的完整性是不能割裂的。易筋经是后天的层次,可积弱成强,是过渡阶段的有为方法。而洗髓经求的是先天的境界,是由武人道的归宿。宋朝张伯端的《悟真篇》中说“但知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严格来讲,洗髓经中也有有为的方法,但就层次而言,比易筋经高明许多。清朝刘一明的《破迷诗》中说“有为岂是弄皮囊,做作千般总受伤,怎晓心传真妙诀,鬼神莫测扭阴阳。”因此尽管易筋经方法种种,派众多,但终不见洗髓经传世,足见其珍贵!真正意义上的洗髓经是中国道家养生的最高法则和核心机密,历代有成就者固然如鳞角,即使得全诀全法亦不多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籍网 ( 苏ICP备15516733号  

GMT+8, 2024-12-29 09:54 , Processed in 0.0941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