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当中的山,也称之为砂。城市中的路,也称之为水。 风水中的山和水,只是一种概状,并非一定是水或者山峰。 比如,形派书籍中有一句话,在平原之地,低一寸可以为水,高一寸可以为山。 所以我对山和水的大概意会是灵活的,变化的。比如略高一点的地方可以称之为山,略低一点的地方可以称之为水。 杨公云:高者为阴,低者为阳。 我认为,杨公此话涵义深远,详解我在后面论述。 所以风水中所谓龙、穴、砂、水。在我眼中,只不过是一个代名词,从文字的表层来解释它们没有意义。 就如我现在这本书中提及的很多字和意,有些只能用客家人的土话来解释才有点靠谱,所以我觉得所谓风水,是变化…...是平衡……是常识……是…… ▲tam前的腰带水(非天然、人工建造): ▲上海东方明珠腰带水 ▲上海美罗城周边卫星图 如图,红色标识为路 A 为美罗城,腰带水 B 地名不详 路在其左右呈90度角,中吉 C 地名不详 路的“剪刀”夹角的角度略大于D,不吉 D 地名不详 路的“剪刀”夹角的角度比较小,凶 谈风水和环境、审美的一些关联性。 《水法之吉》中:“有一种吉水叫鸣珂水。请看描述:来去水声,如琴如珮,悦耳动听,不知其去处。” 有一种吉水叫甘醇水,请看描述:味美甘甜,清澈平和。 当你的居住地面临上面两种水,如此美水在你的居住前方,美感不言自明。 所以水的质量味美甘甜,清澈,居住在此的人的健康亦不言而喻。 《水法之凶》段落中: 有一种凶水叫暴面水,描述:水势太过宽阔凶猛,比居住地高。 有一种凶水叫污浊水,描述:水响吵杂,咆哮震耳,臭污浑浊。 水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必要物质,然而居住地临近污水、臭水,对心情和身体的影响可想而知,不言自明。 如瀑布,太过于嘈杂,在瀑布下面有时候连说话都听不清,仅这一点就很不方便。 做为风景你偶尔去欣赏那么几次还是可以,去瀑布下面建房子?太不符合自然和常理了。 所以,真正的形派风水,其实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古人为了选择优良的生存环境而发明的一种学术而已,和迷信扯不上啥关系。 ▲鸣珂水(类似于) 切入一段山法,在《砂形善恶论》选句:“山清人美、山完人善、山破人悲、山广人宽、山逼人窄、山崩人亡。 让我们先理解第一句,山清人美。其主要内涵是说,当你居住在优美的环境下(此时山字非指山峰),你的心情和心境就会变得平和、善良。 山完人善,是说当你看到一个地方没有到处砍伐挖掘,没有造成水土流失,证明此地的人还有一些良知。 ▲山坡人悲(此“悲”字非浅显的悲伤之意可以概括) 关于山崩人亡四个字,我要插入一个山法中的凶山“雷壁面”。 “雷壁面”(江西客家俗语)的大致意思是: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土色松垮。 关于山崩人亡和雷壁面,我想大家对比一下甘肃舟曲的泥石流大家就明白了,况且舟曲县城还有“反弓水”和“界水淋头”等凶。 舟曲县城的地理位置完全符合我现在手中这本书中所说的几种凶山、凶水。 ▲舟曲县城 这里插一段常有的争论: 风水说水聚的地方富,如现在的珠三角,上海等地。很多人反驳说,那为什么古代的珠三角不富裕。 最浅显的道理就是:你所说那个年代的地形、建筑、人的集聚地、甚至海平面和现在都不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岳飞战秦琼到底哪个能胜一样,是没有可论证性的。 这个问题还牵涉到龙运,也就是俗话说的风水轮流转,还牵涉到形派里说的“一代风光一节龙”和小太极服从大太极的道理。 山逼人窄,大体意思是前面有高山或者大的建筑物遮挡,会造成人的见识短浅,心胸不够坦荡,或者容易出现病人。 大家肯定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个典故和这个基本原理相符。 在农村居住过的人都知道,农村里把土地看得非常重要,所以有时候你无从选择,只能在这个地方居住,却苦于对面一座高山挡路。 移山?貌似很愚蠢,从风水的角度来说,不蠢,也是被逼的。我相信他老人家能换个地方建房子的话肯定不会去移山。 前面有高山,首先,要去外界就得绕过或翻越这座山,长此以往,人生短短一两万天(哦,不对,那个年代的平均寿命没有那么高)就耗费不知道多少时间在路途上了。 然而,时间就是金钱和生命,有时间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当愚公前面有一座大山的时候,他和他的子孙们就不可避免的在持续浪费生命了。 与其这样浪费生命,不如自己这一代辛苦一次,让后人享福,相信这就是愚公的真实想法。 当你每次外出都要花费比别人多一倍甚至更多时间的时候,久而久之,你外出的次数便相对少了,和外界接触少了,你的阅历和见识自然也少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籍网 ( 苏ICP备15516733号 )
GMT+8, 2024-12-22 11:29 , Processed in 0.0617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