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网

古籍网 古籍网 杂谈 风水堪舆 查看内容

下面透过风水学形派中一些看似简介、朴实的话句来看风水的本质

2019-6-19 09:17|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291| 评论: 0

摘要: 我们运用、调整风水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安全,如果一开始就把安全弃之脑后,那就是典型的逐利忘本了。不应该因为趋吉而忘记避凶,也不应该因为避凶而忘记趋吉,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下面透过风水学形派中一些看似简介、 ...
我们运用、调整风水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安全,如果一开始就把安全弃之脑后,那就是典型的逐利忘本了。不应该因为趋吉而忘记避凶,也不应该因为避凶而忘记趋吉,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下面透过风水学形派中一些看似简介、朴实的话句来看风水的本质。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东西,偏偏就蕴藏着永恒不变的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返璞归真。

现实生活中,农村建房,或者城市购房,都可根据这些理论指导进行。

下面来看这些简单的语句,蕴含着非常之多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千变万化。

《择穴需知》中选句:“阳来阴受,阴来阳结。急来缓做,缓来急做。”

“阳来阴受,阴来阳结”。大体涵义:高处选低,低处选高,直来弯做,弯来直做,也包括“急来缓做”,“缓来急做”八个字。

总之可把“阳来阴受,阴来阳结”八个字的中心思想概括为:求变化、求平衡、求美感。 下图中,箭头处的房子四面都高,选择楼层时就要选择高的,以求平衡。



▲求平衡

急来缓做”。大致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居住地后面有太多高的建筑,或者很陡峭的山坡,那么就叫“急来”。
何为“缓做”?其实是说,它的来势凶猛、高大,那么你就应该避其锋芒,离它远一些,或者相对高一些,以求得和它的平衡。
比如,居住地背后的建筑物太高,城市里购房时,选择的房子背面就应该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通风和采光就会变好,也就避免了握手楼的窘迫。
上图1相对于2来说是“急”,3相对于1就是“缓”,所以买房选择3最理想。
居住地后面的山坡过于陡峭,连日暴雨后容易出现崩塌、甚至泥石流等现象,农村建房或者城市购房时,你离山坡相对远了,危险指数也就相对低了。


▲急来缓做(图中较低的房子便属此类型)
这里说的“离”字,也是形派中杨公《十二倒杖法》里的一种,叫“离杖”。
这里还涉及到《工力诸法》中的四个关键字:吞、吐、浮、沉。关于《十二倒杖法》和《工力诸法》,后面会做论解。
按书译之:如果后面陡坡,不仅要“离”,还要尽量“浮”。也就是在可能导致危险的地方保持距离的同时尽量居高,居高则减少压迫。如果居住地后没有潜伏危险,则另当别论。
道理很浅显:如果万一发生山体滑坡,离山坡越远的人,相对越安全。而高楼中,居住越高的人,相对比底层的人安全。
“缓来急做”。大致是说:如果居住地后面太过空旷,或者居住地后面比你的地势要低很多,那么这种情况就不适合“浮”和“离”。你应该用《十二倒杖》里的“没杖”(“没”字读mò)和《工力诸法》里的“沉”。
简单来说:建房时地基做得深一些,以防后方滑坡、泥土流失而带来居住地的不稳固。这就是“没”和“沉”。
假使居住地的后方比你低,而且空旷,那么你建房时或者城市购房选楼层就不宜太高,太高则受风吹,甚至雷劈。当然,现代有避雷针这方面不会有问题,但是这些书是古代的,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些人为措施。
书中说:“山崛人显,山孤人空。”
“山崛人显”。山崛:城市里指建筑物比周围高出非常之多。“显”:基本涵义是显赫、尊贵。其实还包含了自尊、张扬、清高、被关注度等略深一层的意思。
综合分析:山崛人显,是指当你的居住或者工作地是在周围高或者相对高于周围地的建筑物,长期居住,会让人变得自尊、张扬、清高、被关注等。
“山孤人空”。山孤:是指居住地高出周围太多,周围几乎没有建筑可以和你比拟,就形成孤立。
还有一种现象是周围都没有人居住,你的房子就会呈现孤立。


▲山崛人显
“空”字本意有:空间、无怨无故地等,引申有空虚、虚幻之意等。这里的“空”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心灵空虚,一种是指虚幻、不切实际。
综上所得:山崛人显、山孤人空是指:当居住地太过显赫或者孤立的时候,长期居住于此的人便会自尊变强、变得清高、处事变得张扬、被关注度增加。同时,也容易导致心灵的空虚、好高骛远等心理。
也许,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就有关于此。
会有人说,我居住地很矮,但是我一样清高呀?我居住地很高,可是我很务实呀。是的,我不否认。但是我可以肯定你没有仔细看我前面的所有论述。 

我说过,不要寄予风水太多的希望,风水只是改变(影响)命运的力量之一而已。

相对前面的论述而言,可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答案是:如果你本身是一个非常高傲的人,当你长期居住(或者居住一段时间)“孤”“崛”之地之后,你将变得更加高傲。 

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当你长期居住(或者居住一段时间)“孤”“崛”之地之后,你还会低调,但是相对而言,自尊心会比居住前变得更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籍网 ( 苏ICP备15516733号  

GMT+8, 2024-12-22 11:04 , Processed in 0.0628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