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学中,一种功夫在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是动作、速度、反应、弹跳、力量等等现象,而隐藏在这些表面现象之下的是驱动出这些表面现象的能量的产生与传导方式。 以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家拳,将人体吃饭喝水呼吸获得的能量作用于肌肉的紧张收缩以产生能量,并且以周身各部位的肌肉紧张传导能量,所以外家拳习练的就是肌肉紧张收缩的程度,肌肉紧张收缩的程度越剧烈、紧张收缩的速度越快,速度、力量、反应、弹跳等表象越巨大 -这就是外家拳的功夫。 内家拳作为一种技击术,能量的产生与传导方式同样是决定功夫程度的要素,所以,内功的本质就是内家拳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能量的产生与传--因为内家拳不依靠肌肉紧张产生并传导能量,所以能量的产生与传导均在体内进行,外形是松柔的--这就是内功。 这“内功”两个字,现在似乎包含有两层意思在内。一是气功功法,二是武术训练内容。一般人了解到关于“内功”的方方面面,大多来自于武侠小说。像什么“大周天”啊,“任督二脉”什么的。这些不可捉摸的概念都来自于中医理论,后来又发展到了气功里边。气功是真是假,它的内功是不是有武侠小说里那些神奇的功效,我不作评论。我只说说我所知道的,武术中的“内功”是什么。 在中国武术中,有“内家拳”的说法。这其中包括,太极,形意(心意)和八卦。当然,这种说法本身还存在争议。历来嘴仗不断。而且,这个“内外”之分,也是明末清初才出现的。之前并没有这种区分。(令狐冲,按推理差不多就是那时代的人物,所以剑宗、气宗内讧的事搞不好还真被金大侠蒙对了……笑)。那何为“内”,何为“外”呢?武术界内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这样的:武术中的拳术大多脱胎于古时战场上的长兵器使用方法。早期的长兵器大多是硬杆,需要很强的肢体力量去挥舞。那么,以那种方式演变而成的拳法就是外家拳。后来,有了软杆长兵器。这种长兵器的使用方式有了变化,需调动腰腹的力量,借着软杆的韧性和重物运动的惯性来造成更大的伤害。有个例子就是砸凿子碎石头那种铁锤。有硬杆的也有软杆的。注意观察,你会发现软杆铁锤的锤头要大得多,沉重得多。当然软杆铁锤的打击力度也要大得多。如果将这种大锤头换成硬杆的话,使用起来会非常的吃力。那么,所谓“内外之分”,就基本交待清楚了。 从上边的内容上来看,可能提问者会失望。“内功”所练的东西如此简单?好像完全不像武侠小说上写得那么神奇。我只能说,简单直接的东西,才是有效的东西。旧时练武的人,不会是为了好玩才去苦练武术的。基本上都是为了讨生活,才甘愿出来真刀真枪的跟人玩命。六脉神剑什么的,那就真是神仙才能玩的东西,不是练家子身上的真玩意。花招没用,能先砸到对手身上,而且力量够大,那么你才能活命。第一时间摧毁对手的战斗能力就是练功的目的。所以,“内家高手”打起架来,恐怕不会太好看。而且,双方争斗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不说一招致命,那也差不多是两三个回合就会躺一个站一个。现在话又说回来了。内功的目的是非常简单直接的,但是你要获得这简单直接的能力却不会是件简单的事。随便伸手打一拳,看似轻飘飘,击中对手时却能把对手打飞出去。这种能力是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获得的。 简单介绍一下内功: 内家拳为什么会出现? 我们从周身肌肉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几乎每块肌肉的紧张收缩方向都是不同的,所以肌肉紧张发力这种发力方式是无法发出人体的极致力量的。前辈大师为了追求更加强大的力量,经过不断探索,依然抛弃了肌肉紧张发力,代之以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这种发力方式能够发出比肌肉紧张更加强大的力量,并且这种发力方式能够双向传簇能量。 内家拳原理内家拳以周身整体的压缩旋转替代肌肉紧张产生下行脚蹬地的能量,以获取地面给与的上行上下贯通之力,上下贯通之力就是内家拳的技击能量。 头顶百会玉枕的压缩旋转催脊柱三关压缩旋转,再向下催腰胯、腿脚压缩旋转,将身体像拧螺丝-样拧入地下,地面就会给与身体一个反作用力,即上下贯通之力,身体获得上下贯通之力后,上下贯通之力被脚的压缩旋转向上逐节催到百会,这就是内家拳的力催三节。 力催三节的关键是压缩旋转,周身整体的压缩旋转能够将身体习练成一个弹簧、一张弓箭、一条鞭子,将上下贯通之力弹、射、甩出去,这样的能量传递方式就叫能量传簇。能量传簇不是简单的能量传导,而是将上下贯通之力整体传簇到周身,使得周身每个部位都有巨大的上下贯通之力。 由于内家拳体内同时存在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与上下贯通的上行能量,就形成了内家拳通的功夫,即可以双向传簇能量,不但可以发出上下贯通之力打击对手,还能够将对手打来的力用自身下行压缩旋转的能量引进并传簇到脚下,这样身体获得的上下贯通之力就包括了自身与对手能量的总和-----这种技击方式在形意中叫化劲,在太极中叫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由于人体在大脑控制下的发力方式就是肌肉紧张,这是与内家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相悖的,所以内家拳在发力时就要抛弃大脑控制,而是习练出身体自己的能量控制机关,即形意的心意或太极的心神,心意心神以抽合的方式生成周身整体的压缩旋转,这就是前辈大师说的以心行气,拳由心发。 以心行气的心就是心脏。以心行气是所有内家拳共有的能量控制方式,是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所在。 以上就是内家拳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在体内生成巨大的能量传簇的功夫,就是内功。 以上所说的内容就是“什么是内功”。下边来说说“如何修炼内功”。 武侠小说上常常有“先天功”之类的字样。这概念,我说武术里有。但完全不是气功里那些道道。也跟易经里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扯不上关系。那“先天功”指的是什么呢?那说的是一个人还在娘胎里时,伸腰蹬腿的方法。胎儿,也包括初生的婴儿。骨骼软,四肢力量小。他们作任何动作都是以腰腹为中心的。抬手的时候,脚也在往外蹬。翻身的时候完全不用四肢的力量,只是通过身体的伸缩“蹭”过去。这些都指明了一个问题。人身上最初的力量,来自于腰腹。那么随着一个人渐渐的长大,骨骼强度渐渐增高,四肢力量渐渐加大。我们使力的方法就起了变化。抬手就能拿起一个杯子,当然不用脚抓地,坐胯松腰,伸肩拔背的去折腾。可是,当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需要出大力的时候,我们依然会使用这种“最大输出方式”。不过,要完成达到这种输出效果的状态,是有条件的。你得先试过,已经知道了你想抬起、推走、拉出、压下的物品足够的沉重才行。那时候你的准备姿势,基本上就符合内家拳里的要点了。而这神奇的“内功修炼方法”就是为了让你随时都可以作好这种程度的准备,并且能快速有效的把自身的最大力量砸到对手的身体重心上,给对方造成足够大的伤害。很明显,这“内功”不是啥善茬。用这种好勇斗狠的方式也能“悟道参禅修成正果”,我个人觉得不太靠谱。武术就是武术,甭扯上其他有的没的。 如果你仔细看,可以看出我以上文字的中心就是两个字——“腰腹”。这两个字看起来挺不带感的。那么我换一下——“丹田”。是不是就威武霸气多了?内家的所谓“丹田劲”,其实是就围绕着腰腹所进行的训练。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丹田里有团“气”。这“气”不会顺着你的肠道溜出去变成一股子惹人厌的味道,而是沉到“海底”,过“命门”,上“百会”,下“涌泉”,成为在任督二脉里奔涌不息的暖流……那也就不是武术的范畴了。我得说,它要是真能溜出去的话,搞不好还能像臭鼬那样把这当成一件护身法宝。就搁身上这么乱转悠,怎么把站你对面的汉子弄躺下啊?靠卖萌?行,打住。说这腰腹。那啥,还是换换,丹田。从上下肢的分工来看,当然是以上肢来进行攻击最为便利。而上肢力量的根,是来自于下肢。丹田就是连接它们之间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其一。其二:人无论是作什么运动,调整好呼吸,都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呼吸肌发力的根,就来自于丹田。所以,在练怎么打之前,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调整好丹田的位置。这就是内家拳里“桩功”的目的之一。听说过“站桩”吧?没听说过?站马步总知道吧?李小龙的“腰马合一”,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当然,你要说站桩是为了“站通大周天”,我也拿你没办法。我接着说。位置调整好了,感觉就有了。什么感觉?内家所谓的“松沉”。当然,不光是丹田这块,身上其他关节的位置都要调整好。桩功这一关要过去,还是很花时间的。之后就是“走拳架”。前边桩功是“静”,之后当然就是“动”了。在运动中保持之前所获得的状态。最后还有对练,那就是在模拟实战中进行检验了。内家练的功归结到一起,是一个“整”字。不是整人的整,是整体的整。前文曾说过,抬手轻飘飘一拳。其实这一拳已经是集中了全部你能集中的力量和势能。就像是挥起了那个软杆的大铁锤。另外,调整好了各处关节的位置之后。攻击之前你不需要退一步,手回拉什么的,为了获得距离而往回退。而是能从身体内部借距离,抬手就打。没先兆,而且看起来也不像是出了全力。但是一但上身,那种具穿透性的力量所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籍网 ( 苏ICP备15516733号 )
GMT+8, 2024-9-16 21:46 , Processed in 0.0675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