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典”。全书共三十六卷,其中图样六卷,几乎囊括了当时建筑工程以及与建筑相关的各个方面,把当时和前代工匠的建筑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提出了一整套木构架建筑的模数制设计方法,并提供了珍贵的建筑图样。全书体系严谨、内容丰富,是中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部百科全书。本书对原著文字部分进行了注释和解读,将图样部分的图有选择性地插入内文合适的地方,形成了“古文配古图,古图释古文”的特点。另外,在“原典图说”版块中,编者对原著中涉及的相关建筑,不仅配上了实景图,还进一步给予了专业性的解读。这不仅让读者对古典建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而且还融学术性、趣味性和欣赏性为一体,是古籍中难得的优秀读本。本书适合建筑师、建筑史学者、建筑专业师生、建筑爱好者、艺术设计专业师生以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在中国古代,没有大型起重机的时代,建筑工程效率之高更令人瞠目结舌:这些『神速』背后的秘密,就隐藏在一本北宋建筑『神书』——《营造法式》里。1925年,消失百年的《营造法式》重现江湖。 《营造法式》究竟是『天书』,还是『神书』?为什么一千年过去了,这本书还是备受当代学者推崇?这本千年建筑古籍是否过誉? 我们来扒一扒这部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典籍——《营造法式》里的玄机。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当时的北宋皇家土木工程部『将作监』被皇帝宋哲宗派了一活儿 —— 重修《营造法式》。 不知为何,李诫,一个靠父亲走后门买官、在部门职位倒数第二的人,竟独自挑起了这项重任。这个李诫,何许人也? 修《营造法式》这活儿,李诫却绝对是北宋朝廷里的最佳人选。他出身于有钱有权的书香门第: 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北宋朝廷的文官,是名正言顺的『四代』;偌大的李家大宅,书房面积便占了一半儿,『家藏书数万卷』、『钞便有数千卷』…… 他自己也非常有出息,简直是北宋的『斜杠青年』: 既懂地理,著《续山海经》十卷,又好历史人物,著《续同姓名录》二卷;既通音律,著《琵琶录》三卷,又擅绘画,所绘《五马图》曾深得宋徽宗赞赏;既研习书法,“工籀篆,草隶皆能入品”,又能把玩金石,曾帮金石学家赵明诚之父鉴定玉玺,还对博艺游戏有一定研究,著有《六博经》…… 因此在重修《营造法式》时,他能"考究经史群书,阅《考工记》《唐六典》《木经》等",讲前朝当代建筑中的体系清晰明了地梳理出来; 需要丰厚的"数理"、"美学"知识时,需要大量的建筑结构剖析和图样再现时,他都能手到擒来。 除了从纸上得来的丰厚理论知识,李诫也是个能撸起膀子“做”的实干家。 他有丰富的主持国家工程修建的实战经验。据史料记载,他凭借重大工程,花了19年从基层做到部门老大,在北宋庞大的公务员体系内升了4次官。 更难能可贵的是,底层建筑工匠是为当时社会所不屑的,李诫却没有上流社会的架子,能够以匠为师、历访数百位一线工匠,将过去口耳相传的经验整理成系统的书面材料。 因此,李诫花了三年完成的《营造法式》,是一本全面总结了前人研究、并有丰厚一线实战经验的惊世巨著,堪称前无古人、后也无来者。 尽管被奉为《神书》,但颇有意味的是,《营造法式》原本是一本防腐手册。 李诫之前,《营造法式》的第一版就是在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中被敕令编修的。 可惜,第一版本的《营造法式》成于元祐六年(1091年),此时距离王安石变法失败已有整整八年……该书被尘封雪藏后六年,直到前面所说的绍圣四年,才又由宋哲宗提出重修。 因为原书不再可觅,重修的原因,我们只得由李诫的口中得知——第一版《营造法式》并不能真正控制用工、用料的额度。(《营造法式》劄子) 于是,李诫才有机会闪亮登场,使《营造法式》真正成为防腐手册的同时,意外成为后世的『建筑学祖师爷』。 像应县木塔这样的建筑,千年之间屡遭地震,木头构件都已挤压变形了,它依然能以世界最高木构古建的姿态矗立于世。 不得不说,《营造法式》与其背后那一批默默无闻的工匠,都代表了中国建筑的至高水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籍网 ( 苏ICP备15516733号 )
GMT+8, 2024-12-22 09:07 , Processed in 0.0652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